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经济日报:稳投资不走“强刺激”老路

发布时间:2023-11-24

经济日报 | 作者 熊丽

中国经济不能也不会再走依赖投资刺激增长的老路。稳投资是通过将投资的重点聚焦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精准有效的投资导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在工业、服务业、消费等主要指标改善的同时,投资继续承压,同比、环比增速均有所回落。1月份至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比1月份至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10月份当月环比增长0.1%,低于上月的0.15%。

今年以来,投资增速连续放缓,市场对此存在两方面担忧,一方面是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表现若持续疲弱,或将导致经济增长动力失衡。另一方面是投资的边际效益正在逐渐减弱,扩投资举措如果不断加码,会不会重走以前投资“强刺激”老路,甚至导致新一轮产能过剩,在这方面有过不少教训。

从1月份至10月份的数据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9%,比1月份至9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3%,降幅比1月份至9月份继续扩大0.2个百分点。在投资三大主要领域中,基建投资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长状态,制造业投资增势较好,房地产投资低迷是拖累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透过速度看结构,虽然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投资结构出现诸多积极变化,体现了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比如,1月份至10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8.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3%、10.5%。又如,民生补短板投资增长较快,水上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投资增速都在20%以上。再如,投资主体活力有所增强,1月份至10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降幅比前三季度和1月份至8月份分别收窄0.1个和0.2个百分点。其中,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项目投资增长9.1%。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扩内需存在着一种争论:应以扩消费为主还是扩投资为主?事实上,二者之间并非彼此割裂、相互排斥的关系。作为经济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投资作为资本形成活动具有双重属性,在当期,投资活动形成需求;在未来,新资本形成新供给。投资活动直接引发对各种原材料、设施设备、工器具、消费品的需求,同时带动相关企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投资,扩大投资品和消费品市场规模,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离不开投资与消费协同发力。

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投资增速不可能再一路“高歌猛进”。但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潜力已经充分被释放,稳投资既有必要也有条件。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经济发展中的投资需求潜力依然巨大,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都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我国居民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也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无论是从稳增长、扩内需、优结构还是补短板、惠民生、强动能的角度看,都需要更加重视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质量。中国经济不能也不会再走依赖投资刺激增长的老路,但这并不是不要投资,而是要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稳投资不是单纯为了推高投资增速,而是通过将投资的重点聚焦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精准有效的投资导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民间投资在整体投资中占大头,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深挖投资增长潜力,还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和放大效应,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不断拓展投资空间。




上一篇:延伸“税路通”服务,上海税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跨境投资全生命周期税收支撑

下一篇:中企赴美投资“回暖”背后:多重顾虑犹存 投前尽调专业性影响决策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