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焦大模型 “AI+”赋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14

放眼全球,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创新密集活跃的大科学时代。以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正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7月6日至8日,有“全球AI行业风向标”之称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3)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为主题,邀请全球顶尖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共同描绘AI驱动的产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之道,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与AI共生的美好未来,在新征程新起点,为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来自人工智能的战略助力。

大会释放磁场效应,聚力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为期3天的大会累计有1400余名嘉宾参会,包括5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奖得主、80余位国内外院士和50余位海内外企业领军人才。大会共计举办133场主题论坛,探讨人工智能创新趋势,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IEEE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赛义夫·拉曼,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等重磅嘉宾围绕通用人工智能议题发表主旨演讲、展开深度对话。大会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4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涵盖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前沿技术四大板块,首发首展新品30余款。大会共对接210家上下游企业,达成110亿元意向采购金额,推动32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88亿元。

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恰逢全球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兴起之时,大会聚焦大模型,锚定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新赛道。大会发布基础大模型、垂直大模型共计30余款,成立大模型测试验证与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发起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启动大模型语料数据生态创新合作伙伴。聚焦智能算力,按照“量产一代” “点亮一代” “探索一代”路径持续发展智能芯片。28位战略咨询专家,围绕“通用人工智能的上海作为”,针对大模型、具身智能、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等议题建言献策。此外,《2023大模型和AIGC产业图谱》《人工智能大模型伦理规范操作指引》《AIGC风险评估框架(1.0)》《生成式人工智能伦理自律公约(征求意见稿)》等一批人工智能前沿成果在大会期间发布。

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上海始终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不断强化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目前,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和人才初具规模,创新和应用更加活跃,一个跨界融合、开放融通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就在本届大会开幕的前两天,十二届上海市委三次全会审议通过意见,把持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大抓手。

本届大会闭幕式上,上海发布了《“模”都倡议》、大模型创新发展政策要点,签约三批人工智能项目。其中,大模型创新发展政策要点提出3项计划破解发展瓶颈,即大模型创新扶持计划、智能算力加速计划、示范应用推进计划。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面向未来,上海将充分利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磁场效应,以更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做好算法创新、算力建设、数据汇集的大文章,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赋能产业优化升级

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先导产业以及赋能引擎,将长期为我国各行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巨浪,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邀请全球产业精英代表,共同围绕大模型、AIGC、人形机器人等产业热点,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剖析和阐述,分享人工智能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并对未来产业发展做出重要研判。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是要“走深走实”,赋能产业升级。当下通用人工智能正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也正带领我们走进下一个黄金十年,我们希望和大家携手共同创新,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更好地服务科学研究,共赢人工智能新时代。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京东科技智能服务与产品部总裁何晓冬认为,未来,我们将走向智能交互时代,人和机器更加无缝对接,机器也会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更大的任务,大模型也最终会转向多模态,为各行各业带去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产品研究院院长雪莉·马库斯(Sherry Marcus)谈道,基于数据大规模激增、可拓展的计算能力、机器学习创新这三大要素,我们当前正处在生成式AI的转折点,生成式AI对企业模式、用户体验、未来机遇和竞争产生着重要影响。Stability AI创始人兼CEO伊玛德·莫斯塔克(Emad Mostaque)认为,随着开源大模型的应用,未来社会信息系统将被重塑,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数据集也将实现专有和个人的智能结合。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布局,融合应用深度拓展。本届大会期间发布的《2022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近三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二水平,在人才、教育、专利产出等方面均有所进步,但基础资源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超算、智算、云算协同发力,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办公,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已经涵盖了各个领域。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7月6日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工信部将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围绕加强政策引导、夯实产业底座、拓展应用场景、完善生态体系、深化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在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上,徐晓兰表示,将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打造若干生态主导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开源社区建设,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大力发展数字能源,推动“AI+双碳”深度融合

当前,绿色低碳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作为减碳的主战场,能源行业的数字化低碳之路备受关注——以数字技术赋能能源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能源数字经济,不仅是能源行业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迫切要求和重要途径。国家能源局今年3月28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若干意见》文件,要求积极推动数字科技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提升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从生成式AI赋能能源系统变革到虚拟电厂大模型,学界、产业界在“双碳”领域不断探索;从“能碳管家”到一站式AI精益能源管理平台,AI与能源的结合逐渐深化。7月7日,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以“数智融合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低碳论坛。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党支部书记李亮在致辞中指出,数智化和低碳化的协同融合,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与“双碳”目标实现融合渗透,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协同,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夏建涛博士在7月8日举行的“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智能社会”圆桌论坛上,介绍了全应科技的探索成果及产业实践。夏建涛认为,我国煤多油少气少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立足我国国情,以煤电为基础,多能互补,智能调控,构建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基本思路。数字智能科技应在新型能源体系中扮演核心控制大脑的角色。

全应科技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聚焦热电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是我国热电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的先锋者。全应科技拥有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专利),荣获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首批科研示范基地等称号。全应科技积极贯彻落实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双碳”战略,深入融合AI科技与能源产业,以全应热电云积极推动我国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自2016年以来,全应科技一直聚焦热电能源智能调控技术研发,在全国13个省市为超过百家热电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实现发电过程全自动智能调控,可为客户每年节煤一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万吨以上。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望大幅提升绿能上网电量,每年降低数亿吨煤炭消耗,减少数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我国能源安全、“双碳”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浪潮已经到来,全应科技在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推进应用试点示范、推动共性技术突破、健全发展支撑体系等方面大有可为。今年3月,全应科技与国声智库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以共建数字能源工业大数据平台为中心,从学术研究、技术研发、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共同推进我国数字能源生态构建和高质量发展。未来,全应科技将在卓越技术和产品支撑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与各地区各省市的能源机构、高校、科研机构、智库等建立对接渠道、形成高效合作,联动各方力量、优质资源共建数字能源共同体,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数字能源生态新格局,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数字化、智能化在夏粮收购各环节占比提升

下一篇:环境管理类:海关总署企业管理和稽查司稽查处